248065_596234927063061_835450626_n (1) 國語第二課中提到不開燈的夜晚,一開始,孩子們說不開燈的夜晚,那就只好睡覺啦~

但透過課文的預習與討論,孩子們發現:在不開燈的夜晚裡,可以做的事情來真是不少呢!

上次提到,我們這學期的國語課教學做了一些改變[教學現場~國語課教與學的改變],班親會中,也跟與會的爸媽們再次說明了我們的進行方式...,以下,以[不開燈的夜晚]這一課為例,讓大家更清楚我們的做法~

1.從預習開始:

  (1)預習生字,除了描寫三次之外,再想一想我們曾學過那些和這些字同音或相似的字。

  (2)閱讀課文後,根據課文內容,思考預習單上的問題,並再提問一個問題。

     自行提問的問題,若題意不清楚者,老師會請孩子們做再次的修正。

2.課堂教學:

  (1)生字教學的部分,我們著重在字型與字義。關於字型,課堂上,老師提醒書寫時應注意的地方,並詢問"這個字你在預習時,想到了什麼"?(這部分是孩子們在預習時的功課);而在字義方面,則會解釋這個字不同的意思、用法並適時補充成語(例如:關這個字,有許多不同的解釋(見國語小字典)。

  (2)課文結構分析方面,我們採用了詞句拼貼樂的方式(請孩子將語詞條、或長句條,進行分類,透過引導與討論,讓孩子分分看、排排看),逐步帶領孩子分析課文的結構。(見以下照片)

  

  (3)課文討論方面:在我們的課堂討論中,每小組(兩人一組)均需發表並記錄所討論的內容。討論與發表活動的做與聽,這也是我們這學期最希望孩子能做到的改變。在這幾次的討論中,有些小組的動作較慢,當別組在發表時,他們或許還在紀錄,不過老師偷偷觀察到:越慢發表的組別,他們會將自己的答案修改的盡量跟別組不重複,所以可見,他們雖然手中忙碌,但還是有豎起耳朵聽別組的發表。

 

 

 誠如班親會當天所說,做這樣的改變需要很多的時間...,也許之後的老師不見得會用這樣的做法,但孩子從這學期反覆的操作練習中,建立起自己的能力(不管是預習或閱讀思考)這才是最重要的。

而這項教學活動的實施,需要時間給予孩子思考、討論與發表,因此在其他例行性的功課上就必須跟著進行調整,例如國語習作,之前是在校完成,現在則須讓孩子當作回家作業了!

 

上次跟孩子說明[i share~閱讀Q&A]活動之後,問孩子關於這個活動有沒有不清楚或需要老師再詳細說明的,結果班上孩子紛紛舉手提問,一連問了將近二十幾個問題...,這真是讓人始料未及啊!

學年老師說他們班發放下去,說明完後,班上小朋友就收進書包,都沒有提問...。這種情形可以有多種解釋啦~一是我說明的不夠清楚,所以孩子們紛紛提出疑慮;二是孩子們對於此活動頗有興趣,也真的想到了許多問題!

 

我想,無論如何,這都是好現象,顯示出孩子們勇於提問!

 

古今中外,對於思考與學習論述頗多,但都提到了思考與提問的重要。

孔子說:學而不思則罔,思而不學則殆。只知學習,卻不去思考所學的道理,那還是一無所知;單憑空想,卻不時地去學,也得不到正確的學問。

愛因斯坦說:學習知識要善於思考,思考,再思考。

洛克說:閱讀不過是給大腦提供知識材料,只有經過思考,這些知識才有可能變成自己的思想。

蘇格拉底說: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訴人們答案,而是向他們提問。 

劉開也說:非學無以致疑,非問無以廣識...(摘自"問說")。意思是說:如果不學習就不能解答疑問或疑惑,如果不探求不請教就不能開闊視野、增長見識。所謂的「學問」就是「要多學、要多問」!

[問說原文]:君子之學必好問。問與學,相輔而行者也,非學無以致疑,非問無以廣識。好學而不勤問,非真能好學者也。理明矣,而或不達於事,識其大矣,而或不知其細,舍問,其奚決焉!

賢於己者,問焉以破其疑,所謂就有道而正也。不如己者,問焉以求一得,所謂以能問於不能,以多問於寡也。等於己者,問焉以資切磋,所謂交相問難,審問而明辨之也。《書》不云乎?「好問則裕。」孟子論「求放心」,而幷稱曰「學問之道」,學即繼以問也。子思言「尊德性」,而歸於「道問學」,問且先於學也。
古之人虛中樂善,不擇事而問焉,不擇人而問焉,取其有益於身而已。是故狂夫之言,聖人擇之,芻蕘之微,先民詢之,舜以天子而詢於匹夫,以大知而察及邇言,非苟為謙,誠取善之宏也。三代而下,有學而無問,朋友之交,至於勸善規過足矣,其以義理相咨訪,孜孜焉唯進修是急,未之多見也,況流俗乎?
是己而非人,俗之同病。學有未達,強以為知,理有未安,妄以臆度,如是,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。賢於己者,忌之而不願問焉,不如己者,輕之而不屑問焉,等於己者,狎之而不甘問焉,如是,則天下幾無可問之人。人不足服矣,事無可疑矣,此唯師心自用耳。夫自用,其小者也;自知其陋而謹護其失,寧使學終不進,不欲虛以下人,此為害于心術者大,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。
不然,則所問非所學焉︰詢天下之異文鄙事以快言論;甚且心之所已明者,問之人以試其能,事之至難解者,問之人以窮其短。而非是者,雖有切於身心性命之事,可以收取善之益,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。嗟乎!學之所以不能幾於古者,非此之由乎?
且夫不好問者,由心不能虛也;心之不虛,由好學之不誠也。亦非不潛心專力之故,其學非古人之學,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,不能問宜也。
智者千慮,必有一失。聖人所不知,未必不為愚人之所知也;愚人之所能,未必非聖人之所不能也。理無專在,而學無止境也。然則問可少耶?《周禮》,外朝以詢萬民,國之政事尚問及庶人。是故貴可以問賤,賢可以問不肖,而老可以問幼,唯道之所成而已矣。孔文子不恥下問,夫子賢之。古人以問為美德,而幷不見其有可恥也,後之君子反爭以問為恥,然則古人所深恥者,後世且行之而不以為恥者多矣,悲夫!

 

有些事情是需要堅持的!

很多班的閱讀課上常見學生看書,老師改作業的情形!但這學期的閱讀課(感謝老天,來到這所學校這麼久,我終於可以自己上閱讀課了!),我們也改變了做法:

一是每兩週的閱讀課,我們都會進行一個主題閱讀,前兩週是進行暖身活動~閱讀跟大自然有關的書;接下來要進行的是閱讀跟原住民有關的書籍...

二是閱讀課中,孩子們閱讀時遇到問題可以隨時問老師!因此,老師必須克制"熊熊的"、批改作業的慾望,隨時答覆孩子們的提問,這對我這個自我要求"在時間內一定得改完作業"的"重度強迫患者"來說,真是一件困難的事啊!(以前我都嘛說作業留到下午還沒改完是可恥的;但這學期開學以來,我沒有一天是在上午就把作業改完的><...)

但,誠如我所說的:有些事情是需要堅持的!既然決定落實"提問與思考"教學,當然得不斷的修正之前的做法與習慣啊!

 

說是這麼說啦!但,望著成堆的、偶而還會不時崩落的"作業山",實在是好想把它一口氣"解決掉"喔!

唉~"改變"真難! 調適的"陣痛期"快快過去吧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kura1930 的頭像
    sakura1930

    Learning Fun

    sakura19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